对一篇指责或批判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最新文章的思考
原创:上海阿蔡
今年春节期间,媒体上到处充斥着对影片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炒作舆论声,其中炒作的焦点是该片如何占据播出院线的“高票房” ,其炒作之声一浪高过一浪,而在该片的票房高出十多亿,二十亿之后,对该片的炒作更是有过之,而不及!最终,该片被炒作成有史以来的,世界之最的,可超越五十亿高票房的最佳播出片,这种炒作的高度,令世界为之惊讶!
于此同时,大众读者,与大众观众们,非常难得见到有一家媒体持相反的批评意见,一窝蜂的跟着影片宣传推广方的叫好声,追捧声,却充满着各种媒体的栏目中,话题中,包括电视媒体也是如此。
可见,《你好,李焕英》播出后的盛况,播出后的炒作,推广,那是多么的成功,多么的值得炫耀,多么的令该片的制作方,推广宣传方,投资方欢喜和开心哪!盛传,该片的投资方之一,那个在股市中的股票在短时间内就被高高的拉起,而走上高位!(——当然,它无法维持的更久,众多股民在损失中只得到了叫骂声的回报,这是另一个话题了。)
人们只要回溯一下,就可以看到当时影片《你好,李焕英》被炒作推广的一幕幕现象。那几乎是赞美声,叫好声,绝对的”一统天下”!但是,在广大的观众被忽悠,被鼓动观看之后呢?人们发现,在网络上不断出现了对该片的各种吐槽,各种指责,各种批评、批判的文章,或文字段落,句子的呈现!由此,可知,这部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影片,它的质量是不高的,内容是低端的,烂烂的,根本不值得化大钱去观看的!对此,不少观众表示,早知如此,就不去看了!还有不少读者,则通过已观看该片的观众之懊悔声,庆幸自己没去观看这样极其一般的片子。总之,一切热播的追捧声,都不过是该片的市场化运作的结果罢了;一切的“高票房”,都只不过是“资本”在背后的操作罢了!
此外,还有什么该总结的被骗,被忽悠的经验呢?是人们的轻易可骗吗,还是媒体们的推波助澜,还是有什么其它的忽悠“大法”在起作用呢?
总之,在影片的观后感中,很多观众开始了对影片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拍摄制作质量的反思,开始了对那些追捧炒作该片的舆论声的反思,大家纷纷用自己的观后回顾,审问自己的“收获”,是否有较高的价值?结果,各种对该片的负面评论,日渐增多。人们看到了各种冷静的分析。
其中,有一个观众作者——梅梓祥,他写了一片充满责疑,充满批评,批判精神的观后感,这就是——他的这篇文章——(《你好,李焕英》中的那些“毛病”及其它 )。大众们,读者们,不妨细看一下,因为这篇文章是一段时间以来,用最全面的批评精神,批判精神,冷静的分析,评价出影片之差,之烂的,以客观的观察写出的论证性的文章,它确实值得一读。
这是一篇自电影李焕英播出后被大事宣扬如何不错,如何取得高票房的炒作推广之后的,对该片反面的批评文章,其批评该片之烂,例举了大量的事实,从而证明之前的大量媒体对《你好,李焕英》之影片的追捧之可怜,之悲哀!不是吗?当我们阅读上述这篇文章——(《你好,李焕英》中的那些“毛病”及其它 ),不就非常清楚地看到了作者所批判的八个方面的问题,无一不是证明李焕英一片的粗制滥造吗?
但是,非常的可悲,这样问题众多的影片,无论是艺术性之差,还是思想性之差,却没有媒体站出来进行批评,进行批判,而相反是各路媒体都满足于追风的捧场,满足于不加思索的参与对影片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无原则的炒作!这难道不是我们国家媒体的不幸,影视演出市场的不幸,观众的不幸吗?
社会主义的中国需要良好的文艺创作导向,需要良好的作品传播导向,这是必然无疑的国家体制和国家性质的客观要求!但是,在今天的影视播出市场,演出市场的导向中,人们看到的只是“高票房”的导向,只是“资本为王”的导向,从而不论作品,不论剧本,不论演出与播出的影视片的质量高低,只是一味追求高票房,赞颂"高票房”的怪现象充满媒体和舆论场,这样的不良现象难道不应引起国家的文艺管理部门,及媒体传播领域的高层管理部门重视吗?一个质量问题多多的影片,一个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存在许多谬误、差错的影片,居然被一片叫好,居然被捧为影视界的“高、大、上”之作,居然被捧为影视市场的“优秀经典”之作,这样的群体意识的被操控,被麻木,被欺骗,难道不是我们国家文艺创作与演出界的失败吗?难道不是我们众多媒体的一个“捧场的失败的记录”吗?
当然,也许依然还会有为影片《你好,李焕英》作辩护和叫好的声音,但是那种仅以“所谓的温情,所谓的母女之情”作为影片之感人,之优良的证明,那却是极其苍白的辩说罢了!如果参看,对照这里转载的——<《你好,李焕英》中的那些“毛病”及其它 >的批评,批判之八大错误内容,如果是一个用正常思维来分辨与评判的——读者或观众,那么,还会赞同前段时间那种媒体纷纷追风、追捧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炒作吗?不可能吧?
((备注:在梅梓祥的文章中,也有对演员演技的正面肯定部分,尽管)
阿蔡 写于2021年2月28日上午8点23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