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读,与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关于“文学路路通”的佐证
2023-10-16 13:59:0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早读,与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关于“文学路路通”的佐证
原创:上海阿蔡

( 书的海洋 )

       早上看书,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但是,还得分季节吧。比如夏天,就不如春秋,甚至冬季也比夏天要好些。

       当然,这是我个人的理解。其中的道理,人们或者都会赞成,或者不那么的完全地赞成。我这样说,是不是有些玄妙呢?

       好像有些事,开始不是那样的,但后来又变成那样了,这是真的。我这样说,好像是在说绕口令,但我确实不是相声演员。

       虽然,我以前在电视里看过一些相声表演,知道马三立,马季,姜昆,郭德纲,以及郭德纲下面一辈的年轻相声演员的大致表演,他们分别究竟如何。我甚至知道郭德纲如何起家的。当然,郭德纲的事,北京人都知道(包括天津人)。
我说的郭德纲起家,当然是说那些年北京电视台捧他的事,应该说北京电视台是郭德纲的“恩人”,这话一点不假。

       北京人都知道,假如没有北京电视台那些年给郭德纲平台,让他在北京电视台经常出演相声节目,给他在娱乐节目中划出一个窗口,那么郭德纲如果自己想在前有马三立等祖辈,师辈的相声名家,及郭德纲之前的——早已红遍中国大地的新生代相声名家马季,姜昆等一干名流的遍布中国相声界的境况下,哪还有郭德纲的半点星味,与后来的跃起的那相声界的”名声啊!起码郭德纲还要经过多少个半夜推车,走几个小时从北京前门回北京丰台区的日子啊!

       这是郭德纲以前自己在电视里诉苦说的,他那辆旧自行车半路爆胎,或漏气时,他就得推车走回他在北京市区外几十里地的郊区的,丰台区住所中。那时候,半夜里,他边推车,边看星星,看月亮,他都是满脸的眼泪,花花的流个不止。

       所以说:如果没有北京电视台的当年给他的扶持,帮助,他郭德纲不知道还要经过多少个“二万五千里长征”的艰辛,才能在娱乐圈的相声界打出一片天地呢!

       嗨,说到早上看书,怎么绕了一个大弯,说到郭德纲的往事了,还有那些他的祖师爷,和师爷辈们。这是绕口令吗?不是吧,我真的没有学过相声。

       想想,怎么就扯到郭德纲呢?是我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里看过现场录郭德纲的相声节目吗?是我在录节目的现场听过郭德纲讲述他的从艺道路的艰辛苦难吗?

       是他那时候说他在早些年跟大篷车从天津在周边农村与城市,或到北方一带演出,也常常有过自己被“能否坚持过苦日子”的内心自问吗?还是被郭德纲说的:那时候被泪水淹没自己的脸,也是常有的情况所感动过呢?

       还是那时候曾在现场约他说:“要抽空采访他”呢?还是因为后来又知道他跟老东家北京电视台闹翻了,不再来往了的事,所惊讶过呢?还是因为后来又听说他在“德云社”的运作中,跟他的几个徒弟又闹得“各自独立,对着干呢”?

       真的不知道,一个绕口令的名词,居然让我把相声界的名流,及郭德纲给拉扯了一遍。看样子,相声,它跟“绕口令”是渊源流长的,说不定,绕口令,它就是“相声”这个演出品种的真正的“祖师爷”,或太太,太祖辈的祖师爷。这可能是没错的。不会错,一定不会错的,不信,让考古学家们考证就是了!

( 阅读与写作 )

       哎,一不小心,就离题万里了!我是在说“早读看书”的事啊!是的,早读看书。我前面说了,除了夏季不宜看书,其它季节,都比夏季更适合看书,都更有看书的优势。尤其是早上,更是如此。这应该是千真万确的。也就是说,夏季的闷热,多汗,够呛的,看书效果不好,不宜看书。道理就是这样。

       是的,现在就不一样了,处在秋季,而且已经过了”白露“,早上开始清凉,适合头脑清新地看书了。

       在这样的秋季的一个早上,窗外的风带着些清凉,我在几本书中拿出一本《范小青经典散文》集,再次翻看起范小青的散文。这本《范小青经典散文》集,它还是我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买的。

       那些年,逛西单图书大厦是我的爱好之一。但是,大多数时候,我只是在里边看书,买书相对比较少。那些年,基本是这样的。看有用的书,看感兴趣的书,是我逛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的主打课程。虽然,也有去王府井图书大厦看书的情景,但相对比较少。

       再者,就是也会到王府井大街北街的北京三联书店去看看书。当然,主要还是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看书,空闲时,会奔那里去。

       对了,在北京的中关村书店,也会去那里看看书。但去那边看书,每次的时间会相对短些,基本上是去那边跟朋友相约,去北京大学,中间空挡的时间,会在中关村书店看看书。此时,便是“走马观花”,快速浏览。这些,都是跟北京书店相关的记忆之一。

       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里看书,偶尔才会买两本书。那些年,在小说,散文类的书架上翻看之外,就是新闻类的书,其它的,如都属于放眼望一遍,就过去了的情景。买《范小青经典散文》集的原因,大概是里边写了些江南苏州的情景吧。

       当然,大多是跟她生活过的地方有关。所以,她的散文比较真切。还有,就是她的散文,文字比较朴素,几乎没有故意的文字堆砌,没有华丽的废话。另外,当时购买时,也是因为在哪里看到过这个作家的名字,有一丝丝的亲切感,莫名的亲切感。

       后来,回想:可能是因为我过去在苏州旅游过。另外,可能在跟买书的时间有些相近的时候,我又到无锡游玩过一次,所以对范小青描写他在苏州及附近的生活有关的散文集,就多了几分兴趣。

      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,还有什么呢?大概就是在购买《范小青经典散文》集之前的那几年中,我除了写“工作文”之外,又对纯文学创作生发了更多兴趣吧。在新闻报道与述评,各种评论文,和诗歌,杂文之外,偶尔写个小说。另外,又侵染了对散文的更多关注。

       此外,还有别的啥原因呢?也许,还有,那就是对某些出版社的资本为上的出版方向的不满意,而要更多地寻找自己认可的作品,与作家的写作风格吧。很不愿意被出版社的资本为上的出版路子所引导。

       是的,那些年,有些出版社,经常炒作一些人的作品,然后将他们与她们打造成“网红作家”,或“名人作家”,但是这些被捧的作家中,往往有不少“水货”在里边,而且是出版社明知是“水货”的东西,他们也要炒成“名人作家”的作品,由此大量的,系列的出版,谋取巨额利润。

       甚至,还把旧时代中被鲁迅批判为汉奸文人的作品,也悉数捧出,打造成“摇钱树”的名人圈作品。

       此类作品,那些年曾久久占据了某些出版社作品书架的不少位置。但是,大凡看到他们的作品,我几乎不看,会快速去寻找,翻阅别的新书。进而期望,看到喜欢看的书,与文字。

       那时,购买《范小青经典散文》,大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一的情况下买的吧。
时光,转眼过去了很多年,今天的这个早上,我再次拿起这本范小青散文集,翻阅起来。这本书的封面外套,已经有些磨损了,除了购买时间久了的原因,还有就是我过去翻阅的比较多吧。

       今天早上,我翻阅的是一篇范小青的名叫“文学路路通”的散文,它的篇幅不长,但是很有意思。

       范小青在她的“文学路路通”的散文写作上,她以“苏州路路通”为开局,讲述了一个文学写作的大道理。她说:”苏州小巷多,而且纵横交错,星罗棋布,像一个大棋盘,又像一个迷宫。“

       她说:有时候貌似没有路了,但是,”你大可不必担心,因为苏州路路通。“

       她接着说:“文学也是布满街巷的城市,我们这些写作者,就行走在文学的大街小巷。” 她说 :“文学“也是——”路路通“的。

       范小青在说完这个“文学路路通”的道理之后,谈到了文学的经典问题,她指出:“ 经典是一条路,经典又不止是一条路”。可见,范小青是非常清醒的一个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,是一个非常清醒的知名作家。

       范小青说:“有些经典是一统天下的,权威的,人人共爱之,个个赞颂之,那是当之无愧的经典。”

       然后,范小青接着又说:“词典上对经典的解释就是:具有权威性的著作。但无论它的经典性和权威性有多大,它也只是一条街巷,而不能代替文学这座城市里所有的街巷。 ”

       范小青接着写道:

       ”有一位作家说过,他原来是写诗的,到了八十年代末,或九十年代初,突然看到有一大批跟从前小说完全不一样的小说,他突然就想,原来小说也是可以 ” 不那么写 “ 的。又想,原来小说也是可以 “ 这么写” 的,像一颗星星闪亮天空般闪亮了他的内心,他顿时醒悟了,立刻改行写小说,而且迅速成为一位知名的小说家了。

       可以说,在这本《范小青经典散文》集中,范小青为我们讲述了一个“文学路路通”的道理,她告诉我们不必被经典的写作法所泥拘,不必被经典所完全制约你自己的创作道路。

       也就是说,人们可以尊重经典,学习经典,但也完全可以离开经典,或者是应该可以进行新的创新的道路的尝试,或创造出新的经典。而这新的经典,可能有老经典的影子,或某些影响,但它的创新性,则完全更具有自己的新颖特色,也完全可以在文坛,或世界文学的海洋中存在,并且,可以放射出自己的光芒!

       确实,范小青的这篇名叫《文学路路通》的散文,看似在朴素的语言里没有艳丽可感,但细细品味中,它可以从朴素的语言中,从拉家常般的讲述中,放射出无比华丽的光芒。

       显然,朴素,它不等于没有艳丽,不等于它只是“下里巴人” !就散文而言,这篇名叫《文学路路通》的散文,它依然不愧为一篇经典的散文!

       自然,范小青在她的这篇散文里,还有更多的关于苏州大街小巷,与文学的“大街小巷”的“文学路路通”的情景之比喻,之讲述,对此,我们这里应该都可以在想像之中了。

( 美好 与 阅读 )

       早上看书,不想,看到了范小青的《文学路路通》的这篇散文。这一次看书,这一篇散文,它确实更加深了我对它的印象。这是真的。而联想到自己的文学创作,似乎也有范小青所说的“文学路路通”的情景。

       虽然,我之所作,还没有成为经典,还没有成为范文,但我作品中的创新要素,并不少见。更多的写作,都是有意,或无意地,在朝着经典之路,确切地说是朝着另一种类似范小青所说的经典之路行走,或者是狂奔,亦或是我的创作之路上,也有的一种风景呢。

       是的,范小青说的多么好啊,“文学路路通”。她说的道理,与她说的某作家的创新写作案例,对我们来说,都是具有启迪意义的,都是具有样板作用的。是的,我们都应该有创新写作的意识,都应该有创新写作的实践。

       人总是要有创新的幻想的,期望的,万一真的实现了呢?那不就是,又多了一个创新的范例了吗?当然,创新的写作,其中快乐的享受,愉悦的过程,或者艰辛的道路,那也是一些收获。并且,也是,或者说:又是一种动力!

       因为,你的创新型写作,尽管可能遇到迷宫般的道路,但它也会像苏州的大街小巷一样,可以给你带来新的美好的天地,而那一刹那的惊喜,那突然而至的惊喜,一定会让你产生新的去欣赏更多美好风景的愿望与动力。

       早上看书,在秋天的白露节气之后的一个早上,窗外的风有些清凉,很适合看书。我翻阅着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的散文集《范小青经典散文》,不小心掉进了一个“弯弯绕”的“绕口令”之中。

       而后绕到了中国的相声界中,再回到范小青的《范小青经典散文》集的一篇散文“ 文学路路通”里,享受了一阵范小青带给我,和带给我们读者的故事,与她对苏州道路的感悟与联想中。

       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早晨里看书,在范小青的散文里,我再次得到了不一般的收获。这样的收获就是:读范小青的散文,看范小青的感言,联系自己的写作之路,得到新的写作动力,及创新写作的动力,并且有幸于自己的某些写作,相近于范小青所说的创新写作的“意境”。于是,有了更多新的幻想,新的期望。

       这个早上,看范小青的散文《文学路路通》,也回顾了自己培育过的一些文学创新作品的果子,它们虽然还比较青湿,味道不够那么理想,但是确实都是一些新的品种,由此,心中又多了一些欣慰。

       尽管,还需要更多的对新品种的培育,但真的非常愿意为它们坚持走创新的路,非常愿意为它们付出更多的劳动。这是真的。这也是,在这个秋天的早上,在有些清凉的风吹进窗口的时光里,我的早上看书的一个新的体验吧。
是的,在这样的,秋天的早上,我不但再次看了范小青的散文《文学路路通》,我还开始边看书,边写下一篇新的文章,这就是《早读与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关于“文学路路通”的佐证》。现在,我把它公开发表出来,供有休闲时光的人们一阅。


阿蔡 写于2023年9月11日早上8点至下午2点21分

( 备注 :写作中间,有很多时间被别的工作所占用 。)

( 美的多彩 )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